close

  原標題:中國人權紀實·2013:追夢的青春——志願者李思緣的故事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孫宇峰、卜衛軍、薑玉、範曉、許海林):
  在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扶風小學的四年級課堂上,一位年輕女老師正帶著班裡的孩子做游戲,她叫李思緣,今年21歲,在這所學校工作已經一年半了。說起自己當老師的緣由,李思緣說是因為公益廣告:“我特別喜歡看公益廣告,我是一個看公益廣告都會哭鼻子的人。我當時看了(一則公益廣告)之後就覺得有太多的小朋友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去幫助他們。我高中的時候就堅定了要支教的想法。”
  從四川師範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後,李思緣放棄了去電視臺工作的機會,選擇當一名老師。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走上講臺的經歷,李思緣至今記憶猶新。
  她說:“我上的第一堂課是給一年級小朋友上的,上完課他們一邊擦眼淚一邊擦鼻涕,說‘小李老師我們喜歡你!’我就覺得那是真實的,因為他們眼神裡面透露給我的感覺是‘老師,我們需要你’,而且一句‘小李老師好’,我真的覺得在我心裡面重千斤,所以我當時就決定留在這兒。”
  李思緣所在的扶風小學是一所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目前有400多名學生。學校建在一處建築工地的山坡上,條件艱苦,再加上經費緊張,學校始終處於缺少老師的狀態。校長譚宗偉曾擔心李思緣獃不了幾天就會走:“當時聽說她的家庭條件非常好,生活環境與我們學校的差距太大,當時不敢接受她。”
  但李思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消了譚校長的顧慮,並且成為這所學校唯一一位不要任何報酬的支教志願者。
  在扶風小學,李思緣是年紀最小的,也是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老師。她要給一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上語文課、音樂課和品德課,又是四年級一班71個孩子的班主任。班裡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她每天中午都會用休息時間給一些孩子補習。沒課的時候,她要批改學生作業,還要備課。一天下來,常常累得連話都不想說了:“經常我媽晚上來接我的時候,我跟我媽多的話都不會說兩句,因為我太累了,完全就睡著的狀態。”
  但只要是為了孩子們,李思緣渾身都是勁兒。她打趣地管自己叫“打雞血的小李老師”。
  對於李思緣選擇這份如此辛苦、又沒有一分錢工資的工作,她的家人起初並不太理解,朋友們更是戲稱她為“奇葩”,但李思緣是個固執的女孩,她認定的事情誰也攔不住。
  李思緣說:“你答應了小朋友你來了,你就應該好好地做,你不能憑心血來潮,今天來明天走,這叫什麼支教?人可能這一輩子都要掙錢,但是在我掙錢之前,我可不可以先做一點我想做的事情,就是我自己發自內心我特別想乾的事情?所以我現在做這件事情雖然沒工資,雖然累,但是我覺得我很開心。”
  扶風小學的學生都是農民工子女,他們跟隨父母從農村來到城市,但生活條件和家庭環境卻和城裡孩子相去甚遠,這也讓他們成為這座城市裡的特殊群體。這讓李思緣在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李思緣說:“這裡就是一個‘城中村’,它雖然離城市很近,但卻被城市拋棄了,它遠離農村,但它的生活卻還是像在農村一樣。說句實在話,這裡的小朋友的見識面太窄了,他們反應的速度就會慢很多。比如說拼音,你講一遍,可能公立學校的小孩就懂了,但是在這個地方,你得講兩遍三遍,他站起來都還有可能是錯的。我現在已經在拼命地解決這個問題,哪怕你反應再慢,我也剋服剋服、再講再講。”
  李思緣還常常給學生們買禮物。她每個月從父母那兒拿到的零花錢大約2000元,其中一半都花在了學生身上。10歲半的張榮軍是剛從別的學校轉學來的,來這兒的第一天,他就收到了小李老師的禮物。
  張榮軍說:“我一來這裡她(小李老師)就給我發文具盒、鉛筆、削筆刀,後來我才知道我們(班)每一個同學都得到了。”
  李思緣對學生的愛換來的是學生們對她同等的愛,他們肆意地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喜歡。李思緣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學生們送的各種禮物,有在是上學路上摘的野花,有的是他們自己畫的畫,還有的是寫給她的信。還有的孩子用特別的方式表達著對老師的愛--班裡有幾個孩子每天放學後都會留下來等她,送她到車站。張榮軍就是其中的一個。
  張榮軍說:“每天下課之後我就和同學們一起到小李老師的辦公室門口等小李老師,她有時候本子很多抱不下來我們可以幫她。”
  學生們的單純善良感動著李思緣,也讓她感覺越來越離不開這群孩子。
  李思緣說:“原來我來這個地方是憑熱情,覺得我應該要有夢想、有熱情在這兒做。現在不是了,他們(學生)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種原動力,促使我拼命地前進。學生叫我一句小李老師好,這句話在我心裡的分量是很重的,為什麼都叫好好好,那老師就應該對學生好啊。”
  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們的情況,李思緣經常會去做家訪。一次難忘的家訪經歷讓她有了新的思考。
  李思緣說:“沒有窗戶,冬天,全都(獃)在一個小的密閉的空間里,燒的煤炭火,太難聞了!我就覺得,其實我還可以為他們做得更多,當時回家我就立馬寫微博了。”
  李思緣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起了“心房”愛心公益計劃,寓意“用愛心築起溫暖的房子”,呼籲愛心人士資助這些生活困難的農民工家庭。瞭解到這些家庭每個月的房租大約在80到100元,她將資助金額定為每個家庭每月100元,並首先發動身邊的親戚朋友參與。
  李思緣說:“我爸當時聽了我的‘心房’計劃就說,一個月一兩千塊錢你瞎忙個什麼勁,結果到現在每個月有6000多(捐款),甚至有的朋友會直接打錢過來讓我給小朋友買東西,錢會越來越多,我就覺得這是別人對於我的一種信任。”
  9歲的苗族女孩熊花是接受“心房”計劃捐助的學生之一,她說,小李老師幫助了她和她的家庭。
  熊花說:“如果我家沒有飯、沒有米、沒有油了,我可以拿這100塊錢去買,有時侯還可以買一些學習用品,買一些作文書來看。”
  李思緣的愛不僅溫暖了孩子們的心,漸漸地,她的行動也贏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李思緣說:“他們起初是覺得這女孩鬧著玩的,可能去兩天自己就打退堂鼓自己就回來了,但是我越做越有勁,後來我媽也加入心房計划了,我覺得這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說明她認可了,覺得女兒做的這件事情是對的。”
  自從成為一名支教志願者,李思緣說,她收穫最多的是快樂。
  李思緣說:“現在我的快樂是不用錢買的,不用錢去衡量的,孩子給我的快樂是最純粹的,但以後,雖然我依舊是老師,但那時的快樂可能是建立在我每個月的工資、績效、獎金上,而不像現在這麼單純、這麼簡單,就只是為了孩子們。”
  李思緣希望用自己的行動能影響到她教過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李思緣說:“不能說改變他們的一輩子,但是至少會讓他們的記憶里留下一個閃光點,就是我記得我小學的時候有這樣一個老師教過我,讓我回憶起來的時候覺得無比的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31idchz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