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人民日報記者 田豆豆 程遠州
  編者按
  人民日報昨日4版“點贊中國”專欄,報道武漢老人陳忠貴長江救人不幸犧牲,其所在志願隊多年來頻繁冒險參與志願救援的感人事跡。本報全文轉載。
  近日,64歲冬泳隊員陳忠貴勇救落水青年,獻出生命的英雄事跡,讓武漢三鎮為之感動。英雄犧牲之後,多年來頻繁冒險參與志願救援、“拿命搏命”的長江冬泳隊受到關註。平凡人的至善讓江城在悲慟中不斷收穫感動。
  冬泳隊員陳忠貴——
  救人心切,兒子的婚禮他再也看不到了
  11月18日,陳思又一次來到武漢王家巷輪渡碼頭,凝望大江,躉船靜默,水葫蘆隨波擺動。但稍微熟悉水性的人都知道,在這看似平靜的江面之下,水流洶涌,漩渦密佈。就在上個月25日的晚上,這片江水吞噬了陳思的父親陳忠貴。
  那天,3名男青年落水,被水葫蘆纏住,捲進激流。聽到呼救聲,64歲的陳忠貴和童淑華、蔡從慶等7名冬泳隊員立刻趕到現場救人。3名青年全部獲救,但陳忠貴卻因體力不支,未能掙脫水葫蘆的纏繞,被漩渦卷入水底後失蹤。
  陳忠貴是在當晚第二次下水救人時被江水捲走的。下水救人的3人中,童淑華將駁船甲板上的塑料軟管綁在腰間,蔡從慶套了一個游泳圈,而陳忠貴救人心切,未做防護準備,便縱身躍入江中。
  幾分鐘後,陳忠貴、童淑華一左一右將一名年輕人托住,推出江面。在甲板上隊員們的幫助下,年輕人被拉上來。
  上岸後,3人來到上游,再次下水救人。而此時,不斷有大團的水葫蘆隨著湍急的江水席卷而下。在岸邊指揮的李首快稱,一個浪打過來,一大片水葫蘆漂來,直接壓在了陳忠貴的頭上……4天后,警方巡邏艇在15公裡外的天興洲找到了陳忠貴的遺體。
  陳思的母親顏惠玲一遍遍念叨25日的事情,淚流滿面,“老陳一直惦念著抱孫子,兒子已經定好了明年5月份結婚,可惜他再也等不到了。”
  追悼會上,陳忠貴生前的親朋同事、冬泳隊友、街坊鄰居,以及普通群眾200多人紛紛趕來緬懷致哀。跪拜在追悼會現場的3名落水青年說:“陳老給了我們新生命,我們以後也要做好人。”
  長江救援志願隊——
  很多人都有冒死救人的過往,你不問便不提
  陳忠貴的犧牲,讓人們開始關註長江冬泳愛好者這個平時默默無聞、關鍵時刻援救寶貴生命的特殊群體。多年來,他們自發組織在一起、義務守望兩江四岸,人數已達600名。其中長江救援志願隊17個月來已從洶涌波濤中救起200多人,成為長江、漢江兩江溺水事故救援的主力。
  這些平均年齡接近55歲的救援志願隊隊員,來自武漢22支冬泳隊,平時游泳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值守點。“每個值守點均搭起帳篷,每天安排至少2名隊員值守。”長江救援志願隊負責人俞關榮說。“本人在報名時意識到所志願參與的救援行動本身所潛在的風險:包括人身傷害、物質和經濟損失、工作受誤,並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賠償。”這是長江救援志願隊2010年3月成立之初,“報名須知”的第五條,被隊員們戲稱為“生死狀”,當年簽署“生死狀”的有114人。大家都知道,陳忠貴是志願隊的第一個犧牲者,可能不會是最後一個,但沒有一個人要求退出。“我們當然也害怕,但是聽到呼救聲,能不救嗎?對我們來說,救人是一種本能。”和陳忠貴並肩救人的童淑華也是長江救援志願隊的一員。他坦言,每次救人後,回到家都覺得後怕,但曾擔任過海員游泳池救生員的他,“聽見別人喊救命,就忍不住跳下去救人,甚至忘記了相依為命的患病兒子還需要自己照顧。”
  在長江邊冬泳已經快20年的童淑華,實在記不清曾救過多少人。像他們這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很多。
  今年8月,張仁錳在晴川橋下救起一名溺水男子;2011年2月,當年55歲的志願者胡銀榮救過一位輕生的老婆婆;2013年夏天,周國華救起一名10多歲的男孩……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隨便一位志願者,都有一肚子冒死救人的過往,你不問,他們便不說;在他們看來,長江之中,“撈人一把”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了。“在長江邊選一處合適的地方,為捨身救人的英雄塑像立碑,讓活著的人們永遠記住他們,讓英雄事跡世代流傳,讓英雄精神成為永恆。”11月19日,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在給長江救援志願隊的信中深情地說。
  贊語
  冬泳英雄捨身救人,至善義舉感動江城。守護生命這樣的重量,對於冬泳愛好者救援隊,是堅守江邊的“撈人一把”,是默默踐行的“你不問,我便不提”。
  英雄有一張張普通人的臉。他們有冬日徜徉長江、親近江波之樂,也多次為救人一命面對無數的暗流洶涌。他們說自己也有怕和後怕,但聽到呼救聲,救人就成了忍不住的本能。友善人人可為,平凡英雄的偉大,就是遇人危難時施以援手的本能,就是雖有後怕但仍無畏的堅守,就是點滴愛和溫暖的傳遞。 (寶期)
  (原標題:激流中默默救人 平凡著也很偉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d31idchz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